科学研究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顺利举办2024年度国自然申报经验交流座谈会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为进一步落实学校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整体部署,做好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3月5日下午,在良乡校区中医生命科学综合楼260会议室,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我院5位近两年中标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为大家分享他们申报项目过程中的经验、体会与感悟。交流会由生命科学学院院务项目负责人马文福教授主持,马文福教授对各位分享嘉宾做简要介绍,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座谈会吸引了学院内外及附属医院师生前来聆听交流。

1710122391085036950.png

    座谈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受邀嘉宾申报经验分享。首先做分享的是马雪华研究员和李红梅副研究员,两位嘉宾均于2019年度获批国自然青年项目,2023年获批国自然面上项目。两位老师将自己撰写标书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经验分享。从选题到题目、摘要以及正文撰写、各种细节等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马雪华研究员的分享中说到“好的选题相当于完成了项目的一半”,还讲到如何获取公认的研究难点,如何在技术路线及思路上突出标书中最具特色的东西。李红梅副研究员的分享中则说到“科学假设是基金的灵魂”,同时运用模块化思维来撰写标书。李红梅副研究员还提到自己习惯于将全文写完后再回头写摘要,这样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标书,可以更全面更完整的在摘要中展现自己标书的重点内容。

另外三位分享嘉宾是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中标青年项目的三位青年教师,他们中有人第一次申报就中标,有人申报了多次后逐渐积累经验,从不知标书为何物的“菜鸟”到申报成功的项目负责人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李娜老师结合自己曾经的研究领域,与中医药相结合,成功地首次申报就获得资助。陆清怡老师从第一次申报失败的经历中认真总结,积极调研,听取专家建议,选取了更适合自己的申报口,从而获得了青年项目的申报成功。李硕硕老师在博士后阶段就在申报国自然项目,在多次申报的经历中,李老师认为青年项目更像是一个人才项目,专家很看重项目申报人的前期研究基础与科研潜力,而标书的写作逻辑也十分重要。

 1710122224251040003.png

交流会上,几位分享嘉宾多次提到自己在撰写标书的过程中,积极大量地参加学院及学校组织的标书写作辅导讲座及一对一专家辅导,在听取专家的多次指导,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与打磨后最终产出一份了满意的国自然申报书。

 1710122260638064687.png

进入交流环节,与会老师向嘉宾积极提问,探讨交流。各位嘉宾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会人员与嘉宾就一些信息获取的渠道、申报口的选择特点等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此次国自然申报经验交流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之路上提供了有益参考。

生命科学学院

2024年3月9日

(撰稿/摄影:董倩倩  审稿:马文福  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