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顺利举办“生命科学前沿论坛”系列学术报告第二十一期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前沿论坛”于2023年11月29日下午举办了2023年度第三期,总第21期。此次论坛,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到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徐平教授做题为“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是先于总细胞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的细胞分层适应外界胁迫的第一响应者”的精彩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院务项目负责人马文福教授和青年教师陆清怡共同担任报告主持人。马文福教授代表学院,感谢徐平教授来我院,为大家带来这次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也希望徐教授可以与学院更多团队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现场聆听讲座的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中医学院等院内外教师及研究生等。

1701672375698062602.png

    主讲人徐平教授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PI,国家万人领军人才,北京市领军人才,北京市特聘专家,973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兼任亚太人类蛋白质组组织(AOHUPO)副主席、中国蛋白质组学专委会主委。主要从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建立蛋白质泛素化宏观和微观不均一性研究技术体系,测定了首份细胞内泛素链的定量组成,发现K11泛素链介导内质网降解和K11泛素链开关蛋氨酸合成等2条新信号通路。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Gastroenterology、Mol Cell、Nat Commun、J Hepatol、J Hazard Mater、MCP、Anal Chem等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合著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获授权专利五十余项,产品化成果6项,上市基因工程国家新药1个。荣获国家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国家经贸委优秀技术创新项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1701672566067069208.jpg 

徐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了以下四方面内容:磷酸化修饰先于总细胞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响应细胞外界刺激;蛋白质磷酸化响应化学物质细胞效应具有普遍性;蛋白质磷酸化可灵敏检测动物响应化学物质效应;细胞可利用激酶-底物-位点组合区分万千化学世界。首先,徐教授介绍了化学或物理环境潜在毒性测试和预警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例如一些日化用品在产品上市前,里面含有的一些化学小分子化合物都会进行毒性效应评估,传统基于动物模型的评估技术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从传统动物模型评估毒性效应演进到体外毒性试验。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组学在化学物质毒性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转录组学可灵敏检测化学物质毒性效应。组学和大数据加速了毒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而后,徐教授介绍了基于基因转录模型的细胞对理化毒性响应研究理论的困境与几点思考。徐教授团队以日化用品中常用的一种低毒或无毒添加剂-香豆素为例,进行了低剂量细胞效应的多组学研究,得到结果:磷酸化蛋白质组可灵敏区分低剂量香豆素的细胞效应。基于蛋白质磷酸化的翻译后修饰短反馈回路快速响应细胞外界刺激。接着徐教授又讲到在医药界,阿霉素的心脏毒性阻碍了该药在临床抗肿瘤中的广泛应用。其团队对低剂量的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效应进行了测试。经一系列研究得到了一个细胞状态转换与化学物质细胞毒性响应监测对照表。最后,徐教授介绍了不同化学物质诱发磷酸化蛋白质组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希望未来可以得到充足的支持,以构建化学物质诱导细胞底物磷酸化图谱的“百科全书”。

1701672712873026109.png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与徐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研究生对于自己在课题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请教徐教授进行答疑解惑;现场参与互动的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徐教授进行一些科学问题探讨。本次论坛学术报告的顺利举办,使大家对于微观世界里中医药内小分子化合物的一些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启发。

 

生命科学学院

2023年12月1日

(撰稿/供图:董倩倩;审稿:马文福、华茜)